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元代郭居敬编录24个孝子的故事,成为中国古代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有时会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近日,全国老龄办等部门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倡导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层面的义务和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父母与子女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举一反三
- 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做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德行之一。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和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 传统中国模式中,子女对父母要体现孝是社会道德之本。()
- 孝既是子女对父母的天然情感,也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和( )。 A: 权利 B: 负担 C: 使命 D: 义务
- 2012年,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了新版“24孝”行动标准。与传统的“24孝”相比,此次出炉的新“24孝”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的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等,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新版“24孝”行动标准的制定() ①符合辩证否定观,是对中国传统“孝”观念的扬弃 ②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用普遍来反映特殊 ③坚持了发展的观点,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④重视实践,倡导用具体行动践行“孝”的观念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 孔子主张的孝,就是指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和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