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并用以印证古史,提倡“二重证据法”,成为“新史学之开山”的大学者是王国维。
举一反三
- 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持续到抗战的“古史辨”大讨论,归根结底是古史研究的方 法论之争。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疑古学者,接续康有为、崔适的学说,对传统的古史观做了 全盘的检讨清理。在这一讨论期间,王国维 1925 年在清华讲授《古史新证》,提出了著名 的“二重证据法”,既批评了“信古之过”,也指摘了“疑古之过”。他所说的“二重证据法”,是以“地下之新材料”补正“纸上之材料”,两者互相印证。作为古史研 A: “二重证据法”产生的背景和价值 B: 古史研究和考古紧密结合的意义 C: 出土文献材料对古史研究的作用 D: “古史辨”大讨论中的核心议题
- 1925年主张提出“二重证据法”的学者是 A: 陈寅恪 B: 王国维 C: 梁启超 D: 傅斯年
- 古史研究方法论二重证据法是谁提出来的
- 有一位学者将甲骨卜辞应用于商周历史研究,写了《殷周制度论》等重要论著,并提出二重证据法。这位学者是()。 A: 陈寅恪 B: 董作宾 C: 郭沫若 D: 王国维
- 谁提出了古史研究方法论二重证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