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戴礼记·记盛德》:“凡不孝生于不仁爱也。不仁爱生于丧祭之礼不明。丧祭之礼所以教仁爱也。致爱,故能致丧祭。春秋祭礼不绝,致思慕之心也。夫祭祖,致馈养之道也。死且思慕馈养,况于生而存者乎?故曰:‘丧祭之礼明,则民孝矣。’”请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传统社会对于祭祀与孝道、家庭之间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举一反三
- 孔子从心态到行为都十分重视丧祭之礼。以下能表明孔子这一点的文献记载有( )。 A: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B: “吾不与祭,如不祭。” C: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D: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多选题】孔子从心态到行为都十分重视丧祭之礼。以下能表明孔子这一点的文献记载有 A. “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B. “ 吾不与祭,如不祭。” C.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D.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孝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 《论语》对丧祭之礼的要求主要有()。
- “居则致其( ),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