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的赵简子曾于公元前493年宣布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据此信息你能得出的明确的结论是()①春秋时期已有县、郡的设置②这个时候县的建制高于郡③县与郡之间有相统属的关系④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举一反三
- 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以下对这则材料解读正确的是:()①县的地位比郡高②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③县的出现比郡早④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中央集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春秋时期,晋国的赵简子宣布:“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 A: 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 “县”隶属于“郡”的地方行政体制普遍建立 C: 中央以察举制方式任命郡县长官 D: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初步确立
- 《左传》记载晋国大夫赵简子曾于公元前493年作战时宣誓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反映出当时() A: 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 B: 分封等级秩序变动 C: 县的面积比郡大 D: 郡县行政组织出现
- 春秋时期,秦国有“伐邦、冀戎,初县之”、“初县杜、郑”;晋国有“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等资料。这说明() A: 郡县设置与秦统一六国有关 B: 郡的地位远远高于县 C: 郡和县的设置在各国推广 D: 分封制的衰落
- 春秋战国时期,“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在腹里繁华之地称为县,在边鄙之地则称为郡。”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 A设置郡县是领土扩张的需要 B: B血缘关系是士大夫受郡受县的依据 C: C从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D: D县的地位高于郡,郡县两级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