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时期,从周围地区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有《龟兹》、《疏勒》、《安国》、《康国》、《天竺》、《高丽》、《百济》、《西凉》,占了隋开皇初七部乐中的()部,而在隋九部乐中就有()部之多,足见此时外来音乐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A、六;八 B、四;七 C、五;八 D、六;七
举一反三
- 两晋南北朝时期,从周围地区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有《龟兹》、《疏勒》、《安国》、《康国》、《天竺》、《高丽》、《百济》、《西凉》,占了隋开皇初七部乐中的()部,而在隋九部乐中就有()部之多,足见此时外来音乐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A、六;八 B、四;七 C、五;八 D、六;七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隋朝统一中国后,集中整理了魏晋及南朝盛行的《清商乐》,和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的兄弟民族及外国乐舞,制定了七部乐,后来又增为九部乐。唐代继承了隋的九部乐,并在此基础上增删成十二部乐。B、隋代开皇(公元581至600年)初制定了七部乐,包括一、《国伎》;二、《清商伎》(即汉代传统乐舞);三、《高丽伎》;四、《天竺伎》;五、《安国伎》;六、《龟兹伎》;七、《文康伎》(《礼华》,汉族面具舞)。C、隋炀帝大业(公元605至618年)中,又增加了《康国伎》和《疏勒伎》,成为九部乐。并把《清乐》列为第一部,《国伎》改为《西凉伎》。D、唐高祖武德(公元618至626年)初,继承了隋代的九部乐,乐制、舞制都依归。到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废除了《礼华》;贞观十六年十一月,他宴百寮,加奏《高昌伎》,自此以后,才成为十部乐,包括一、《燕乐》;二、《清乐》;三、《西凉乐》;四、《天竺乐》;五、《高丽乐》;六、《龟兹乐》;七、《安国乐》;八、《疏勒乐》;九、《康国乐》;十、《高昌乐》。
- 隋初置七部乐,即国伎(后改称“西凉伎”)、清商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后改称“礼毕”)。炀帝时增设疏勒、康国两部,为九部乐。
- 唐朝十部乐中有()部与西部民族有关。 A: A.六 B: B.七 C: C.八 D: D.九
- 隋代宫廷燕乐九部伎与七部伎相比,新增乐部为 A: 康国伎 B: 疏勒伎 C: 高昌伎 D: 高丽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