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里引用了《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意在说明()。
A: 做事情要有耐心
B: 做事情要精益求精
C: 做事情要善于举一反三
D: 做人要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A: 做事情要有耐心
B: 做事情要精益求精
C: 做事情要善于举一反三
D: 做人要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B
举一反三
-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里引用了《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意在说明()。 A: 做事情要有耐心 B: 做事情要精益求精 C: 做事情要善于举一反三 D: 做人要富贵不淫,贫贱不移
- 对子贡所问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说:()。 A: 可也 B: 未若贫而乐 C: 富而好礼者也 D: 如琢如磨
- 【填空题】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 , 。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 【判断题】《论语》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其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 A. 对 B. 错
- 《论语•学而》中,子贡曾引用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哪里?(1.0分)
内容
- 0
《诗经》中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描写,这种切、磋、琢、磨,具体反映了( )工艺的制作过程。
- 1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贡受到老师的启发,认为就象《诗经》所说的,完善人格要象玉石器物的磨制一样,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B: 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二者是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区别。前者只是物质追求;而后者则是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C: 孔子认为做人不仅要做到在贫穷的时候能够不去讨好人,富裕的时候不骄傲自大;还应该在精神上追求乐和礼,做到居贫乐道,处富好礼。 D: 孔子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循循善诱,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有所体会,达到认知。
- 2
__切如磋,如琢如磨。
- 3
《论语·学而》篇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于( )。
- 4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