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氮共渗表面的最佳渗碳浓度为ωc()
A: 0.6%~0.8%
B: 0.8%~0.95%
C: 0.9%~1.05%
A: 0.6%~0.8%
B: 0.8%~0.95%
C: 0.9%~1.05%
举一反三
- 进行表面渗碳处理时,渗碳零件表面层含碳量一般控制在()。 A: 0.5%~0.6% B: 0.6%~0.8% C: 0.85%~1.05% D: 1%~2%
- 等渗生理盐水浓度为 A: 0.7% B: 0.8% C: 0.9% D: 0.6% E: 0.5%
- 中温气休碳氮共渗后,表面的最佳碳浓度为()﹪C.最佳氮浓度为()﹪N。
- 碳氮共渗表面的氮质量分数过高,会出现黑色组织,将使接触疲劳强度降低;氮质量分数过低,使渗层过冷奥氏体稳定性降低,淬火后在渗层中出现托氏体网,共渗件不能获得高的强度和硬度。所以碳氮共渗表面的最佳碳氮浓度为:wC=0.8~0.95%;wN=()。 A: 0.1~0.20% B: 0.25~0.4% C: 0.45~0.50% D: 0.55~0.60%
- 碳氮共渗表面的氮质量分数过高,会出现黑色组织,将使接触疲劳强度降低;氮质量分数过低,使渗层过冷奥氏体稳定性降低,淬火后在渗层中出现托氏体网,共渗件不能获得高的强度和硬度。所以碳氮共渗表面的最佳碳氮浓度为:w[sub]C[/]=0.8~0.95%;w[sub]N[/]=()。 A: A0.1~0.20% B: B0.25~0.4% C: C0.45~0.50% D: D0.5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