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09
    金圣叹认为《水浒传》的艺术成就高于其他通俗小说,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作品内容进行说明。[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 (1)不同意。(2)《水浒传》的艺术成就《水浒传》之所以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的作品,不仅在于它思想内容的丰富,而且也由于它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继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而且把二者结合起来。①人物塑造它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a.善于将人物置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性格。全书虽然几乎没有什么具体的社会环境的介绍,但通过对各阶层人物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的描绘,一幅北宋社会生活的图景便非常逼真、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书中的人物性格,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林冲、鲁达、杨志虽同是武艺高强的军官,但由于身份、经历和遭遇的不同,因而走上梁山的道路也很不一样,作者正是这样表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的。b.将人物放在阶级斗争的激流中,以其行动、语言来显示性格特征。作者巧妙地把人物的行动、语言和内心的复杂活动,紧紧地交融在一起,虽无静止的心理描写,却能准确、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当林冲抓住高衙内提拳要打而又未敢下落时的微妙心理,如宋江吟反诗时流露出的那种壮志未酬、满腔郁闷的心情,都是通过行动、语言来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并进一步深化了人物性格。c.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他们各自的性格。这种对比方法,不仅表现在一些主要人物身上,就是在一些次要人物身上,也运用得很成功。在武松斗杀西门庆的事件中,何九叔与郓哥恰恰形成了鲜明对照。何九叔世故、机变而又怯懦,与何九叔相反,郓哥却年轻好胜、幼稚天真而又多少带有打抱不平的个性的表现。小说在对比中塑造人物时,还善于抓住性格相似的一组人物,比较出性格的不同来。这种同中见异的方法,最成功的运用是表现在鲁达和李逵的性格描写中。同样写两人性格粗中有细,但比较起来,却有明显不同。d.人物塑造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书中的英雄人物,不仅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而且又是被高度理想化了的。作者从人民的理想出发,把他们的反抗性格和道德情操,提到很高的境界,并把自己强烈的爱憎感情熔铸在人物身上,使他们具有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险的乐观精神。浪漫主义的特征也表现在对人物本质特征或英雄行为的渲染和夸张上。如吴用的机智过人,李逵的赤胆忠心,以及对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扬柳等夸张描写。②小说情节a.小说情节是经过精心提炼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作品是紧紧地围绕“官逼民反”这条总的线索来展开情节的。林冲等英雄被逼上梁山,到“智取生辰纲”“花荣大闹清风寨”“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宋公明夜打曾头市”等回目,不仅反映了起义由小到大的整个过程;而且也表现了起义斗争中那些如火如荼、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书中的情节也充分起了展示人物性格的作用。b.小说的情节特色,还在于它的生动性、曲折性。写大小事件,都显得腾挪跌宕,变化多端。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中,先写林冲得悉陆谦追踪前来的消息后,勃然大怒,立即买把解腕尖刀去前街后巷寻找陆谦,但下面并未写陆谦的出场,反而写林冲因找不着他而“心下慢了”,以后林冲又被调至草料场,得了个清闲差使,一场风波到此似乎是平静下来了。但在一个风雪之夜,草料场突然起火,点明了陆谦的诡计,紧跟着写林冲如何手刃陆谦。这样就收到了风云不测、波澜陡起的艺术效果。③小说语言《水浒传》的语言成就也是极为突出的。由于它从话本发展而来,因此先天就有口语化的特点。施耐庵又在人民口语的基础上进行了巨大的艺术加工,使其成为优秀的文学语言。小说的语言特色之一,在于明快、洗炼,无论叙述事件或刻画人物,常常是寥寥几笔,就达到绘声绘色,形神毕肖的地步。书中很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像李逵初见宋江时的一段对话固然非常精彩,就是一些次要人物的语言也表现得很出色。例如武松打虎后,遇见两个猎户,他们吃了一惊道:“你那人吃了忽律(指鳄鱼)心,豹子肝,狮子腿,胆倒包着身躯,如何敢独自一个,昏黑将夜,又没器械,走过冈子来!不知你是人是鬼?”这就非常切合猎户的身份和他们当时的心情。此外像阎婆惜语言的刁钻泼辣,王婆语言的老练圆滑,都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3)《水浒传》的不足之处《水浒传》虽在具有超高的艺术成就,但与其他通俗小说相比也存在一些不足。《水浒传》全书艺术成就是不平衡的,作者对水浒英雄在上山之前的经历和事件描写得颇为出彩,但在上山之后,往往缺少动人的描绘。此外还有一些战争场面的单调、繁琐,招安后部分情节的不够真实和书中一些迷信和神秘色彩的渲染等。因此,金圣叹认为《水浒传》的艺术成就高于其他通俗小说这一观点是较为片面的。

    内容

    • 0

      南戏与明清传奇关系如何?请从明清传奇作家中任选一家,结合具体作品说明其创作特点及艺术成就。(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 1

      请详细介绍一部你所熟悉的文字学、音韵学或训诂学著作。[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 2

      鲁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请说明“五四”散文格外发达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 3

      贡布里希[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 4

      说一说“十多斤”和“十斤多”中“多”的位置为什么不一样?[中国传媒大学2011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