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
- 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峰峦如聚③,波涛如怒④,山河表里潼关路⑤。望西都⑥,意踯蹰⑦。伤心秦汉经行处⑧,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支曲的主旨是什么?
- 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峰峦如聚③,波涛如怒④,山河表里潼关路⑤。望西都⑥,意踯蹰⑦。伤心秦汉经行处⑧,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两句具有怎样的社会历史内涵?
- 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问题峰峦如聚2462,波涛如怒2463,山河表里潼关路2464。望西都2465,意踯蹰2466。伤心秦汉经行处2467,宫阙万间都做了土2468。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概括每一层次的大意。
- <spanstyle="text-align:center;display:block">山坡羊·潼关怀古</span><pstyle="text-align:center">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br/>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br/>兴,百姓苦;亡,百姓苦!</p>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径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出自?() A: 马致远 B: 张养浩 C: 王实甫 D: 高文秀
内容
- 0
元朝文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由此可以看出,元曲() A: 形式灵活,雅俗兼具 B: 重章叠句,语言质朴 C: 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D: 半诗半文,辞藻华丽
- 1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对下面这首元曲理解正确的项是() A: 这首元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B: “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C: “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是:只有改朝换代,人们才能摆脱痛苦的生活
- 2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对该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作者是张养浩,“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B.“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句勾画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C.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态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聚”、“怒”用的好吗?为什么?(1分)答:3.这首曲凭吊潼关古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1分)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万口传诵的千古名句,它揭示了的历史规律。(2分)
- 3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语出自______ A: 《长亭送别》 B: 《江城子》 C: 《声声慢》(寻寻觅觅) D: 《山坡羊·潼关怀古》
- 4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出自()。 A: 《窦娥冤》 B: 《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C: 《西厢记》 D: 《越调·天净沙·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