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句中的“之”是代词,它代的对象是()
A: 虢国
B: 虞国
C: 晋国
D: 桓庄之族
A: 虢国
B: 虞国
C: 晋国
D: 桓庄之族
举一反三
-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左传•宫之奇诛假道》)句中的“之”是代词,它代的对象是()。 A: 虢国 B: 虞国 C: 晋国 D: 桓庄之族
-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
-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上文选自《左传》名篇《宫之奇谏假道》,对其理解有误的是( )。 A: “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宗,即同一宗族。虞公认为,既然晋、虞都是姬姓的诸侯国,那么晋国就不会加害于虞国。 B: “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是指大伯和虞仲是周朝之先王的儿子。“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是指虢仲和虢叔是王季的孙子。 C: “将虢是灭”即“将灭虢”。将,义同“要”。“是”复指提前的宾语“虢”。“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此句是倒装句,意思是说,晋献公爱虞国,还能胜过爱桓、庄的后人吗? D: 在这一段中,宫之奇通过将虞、虢、桓庄之族与晋的亲疏关系进行比较,论证了晋国既然对虢国、桓庄之族犹尚害之,那么对于虞国也不会手下留情。 E: 通过本段对“宗”不可依靠的论述,宫之奇企图说服虞公不可迷信血缘关系亲疏,而是要“唯德是依”。
-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句中的前置宾语是 A: 虢 B: 是 C: 虢是 D: 何
-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句中的前置宾语是()。 A: 虢 B: 是 C: 虢是 D: 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