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税法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取消租庸调制及各项杂税的征收,改为户税和地税,按夏秋两季征收,在财政管理方面采用“___________”原则。
量出以制入
举一反三
- 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统一税目,以地税和户税为核心,将租庸调、杂徭和其他一切赋敛都纳入 B: 依据财产和土地占有状况划分户等,按户等征税 C: 分夏秋两季征收,夏税征钱或折纳绢帛,秋税征收谷物 D: 量出制入,以大历十四年的全国垦田数及收入钱谷数作为两税征收的基准额
- 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两税法是对当时赋役制度较全面的改革。颁行“两税法”的皇帝是 A: 唐中宗 B: 唐德宗 C: 唐高宗 D: 唐玄宗
- 认为两税法的实施是我国封建税制的一大变化,主要依据是()。 A: 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 B: 取消租庸调和杂税 C: 放弃按丁征收的办法,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 D: 不分主户、客户,一律以现住地为准,登入户籍纳税
- 唐朝安史之乱以后,以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其主要内容是()。 A: 中央根据当年的财政支出预算定出全国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税收数目向当地人户征收; B: 对各户依财产多少评估出户等,按户等征钱,依土地面积征粟; C: 分夏秋两季征收; D: 无固定居所的商人,所在州县依其收入征收1/30的商税; E: 过去的租庸调及其他杂税一律废除。
- 关于“两税法”,正确的是: A: 两税法包括地税和丁税。 B: 每年下去征收四次。 C: 两税法是宰相杨炎开始实行。 D: 租庸调和丁额全废。
内容
- 0
唐代两税法改革后,官府征收() A: 土地税与人头税 B: 户税与地税 C: 田租与户调 D: 算缗与告缗
- 1
青书学堂: (判断题) 两税法是唐德宗时代宰相杨炎所创之税法。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是为两税法。( )
- 2
两税法是唐德宗时期宰相杨炎所创之税法。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是为两税法。两税法和唐初实行的租庸调制的最大区别在 于( )。 A: 缴税形式不同 B: 缴纳次数不同 C: 征税标准不同 D: 实行时间不同
- 3
下列对两税法的阐述中,不对的是()。 A: 保留了地税和户税 B: 重地轻人,征收财产税 C: 否定了土地兼并 D: 官僚、地主也纳税
- 4
两税法后来遭到大地主的反对,主要是因为这种税法( )。 A: 只征收实物 B: 按土地多少和户等高低征税 C: 必须以钱计税,折征实物 D: 量出以制入的财政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