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它作为“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之一,不仅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的空间异质特征,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中国人口与自然地理本底的高度空间耦合。
A: 李四光线
B: 马寅初线
C: 竺可桢线
D: 胡焕庸线
A: 李四光线
B: 马寅初线
C: 竺可桢线
D: 胡焕庸线
举一反三
- 根据视频2,“胡焕庸线”划分了我国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 A: 人口密度 B: 人口分布 C: 人口规模 D: 人口数量
- 84 年前,时任“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教授(也是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的创始人之一),在《地理学报》发表“中国人口之分布”中画出了“瑷珲—腾冲线”,东南部面积占全国36%,人口占96%,西北部面积占全国64%。人口只占4%,这条线被称为“胡焕庸线”。胡焕庸线经过80多年至今没有太大的变化,原因在于()。 A: 胡焕庸线是中国人口地理格局的重要基线 B: 胡焕庸线是自然地理条件的分界线 C: 胡焕庸线是人文地理差异分界线 D: 胡焕庸线是一条人地关系线,反映了人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E: 胡焕庸线是不能变动和突破的界线
- 胡焕庸线按照中国的人口分布将中国划分为两大板块,分别为人口密集的和人口稀疏的。
- 胡焕庸人口线的地理意义?
- 胡焕庸线是一条北起(A),南到( )的人口分布线。此线把全国分为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前者面积仅占全国36%,而人口高达全国的96%;后者面积达全国的64%,而人口却仅占4%。 A: 黑龙江省黑河 云南省腾冲 B: 黑龙江省黑河 云南省景洪 C: 黑龙江省漠河镇云南省腾冲 D: 黑龙江省漠河镇 云南省景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