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对“道”的阐述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又进一步描述为“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这些文字都是老子对“太极”境界的直观描述。( )
对
举一反三
内容
- 0
道家的《道德经》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 1
如何理解庄子的道 A: 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 B: 庄子的“德”是要忘掉儒家的仁义、礼乐等。 C: 相对于道来说,物只是次一等的境界,是对道的亏损。 D: 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 2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 3
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道德经》第二十一章)下列选项对“象”和“道”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有()。 A: “象”是“道”的感性显现。 B: “象”中有“道”,“象”也可以寓“道”。 C: “气”是“象”的内在机心。 D: “气”和“象”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艺术的本体理论。
- 4
《道德经》第25章,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