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7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子建既擅凌厉之才,兼饶藻组之学,故风雅独绝。不甚法孟德之健笔,而穷态极变,魄力厚于子恒。要之,三曹固各成绝技,使后人攀仰莫及。”如何理解陈祚明对“三曹”的评价?结合作品加以简析。[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
  • 陈祚明的《采菽堂古诗选》(卷六):“子建既擅凌厉之才,兼饶藻组之学,故风雅独绝,不甚法孟德之健笔,而穷态尽变,魄力厚于子桓。要之三曹固各成绝技,使后人攀仰莫及。”这段话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三曹,高度认可了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同时又准确得抓住其各自的主要特点。(1)曹操曹操的诗,其内容和写作方法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一脉相承。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蒿里行》,诗末六句“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对长期的战乱给社会和百姓造成的灾难、痛苦,深表关怀和同情,其中也体现了曹操作为杰出的政治家欲救民于水火的胸怀和抱负。他的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语言古朴率真,他的诗于悲凉之中含跌宕慷慨之气,如其《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竞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接连用“神龟”“腾蛇”和“老骥”三个比喻,从正反两面引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主题,情怀慷慨,真气回荡。(2)曹丕曹丕更努力于个人情感的表达。他敏感而多情,在众宾欢坐的宴会上,他会突然体会到“乐极哀情来,寥亮摧肝心”(《善哉行》);而琴瑟满堂,女娥长歌时,他又会因“为乐常苦迟”(《大墙上蒿行》)而心悲。曹丕善于选用清词丽句,配以谐和的音韵,表达他纤丽的情思。在艺术形式上,曹丕也勇于创新,他虽然仅存约四十首诗,却是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具备。其中长篇杂言歌行《大墙上蒿行》,长达75句,三百六十馀字,三字至九字句都有,极尽纵横开阖之能事。(3)曹植曹植的诗确如锺嵘《诗品》所说:“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他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赠白马王彪》诗序云:“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全诗共分七章,以感情活动为线索,集中抒发了诗人数年来屡受迫害而积压在心头的愤慨。诗中痛斥小人挑拨曹丕与他们的手足之情,对任城王的暴卒表示深切的悼念。这首诗在抒情中穿插以叙事、写景,将诗人后期备受迫害的感受凝聚起来,鲜明感人,是文学史上有名的长篇抒情诗。如《浮萍篇》《美女篇》《种葛篇》《杂诗》(“西北有织妇”“南国有佳人”)等。这类诗歌或叹盛年无偶,或自述无辜被弃,其主旨在于抒发自己的失意。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总体说来,陈祚明在《采菽堂占诗选》中对三曹的评价是较为客观和公正的,他准确地把握了三曹的特点,给予他们颇高的文学评价。这主要是因为三曹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是“建安文学”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

    内容

    • 0

      (),字子建,封陈王,谥思,后称陈思王,“三曹”之一。

    • 1

      被清代学者陈祚明誉为“言情之绝唱”的诗歌是( )。 A: 《九歌》 B: 《离骚》 C: 《古诗十九首》 D: 《西洲曲》

    • 2

      【填空题】苏轼曾说:“吾于诗人无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_______、_______,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东坡续集》卷三)

    • 3

      中国大学MOOC: 元稹《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其中“曹刘”指:

    • 4

      中国大学MOOC: 40.“三曹七子”中的“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