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段话是说,如果一个人把《诗经》倒背如流、烂熟于心,但给他一个事情做,他却怎么也完成不好,让他出去跟人谈个话也谈不好,那么这人就算把《诗经》都背会,又有什么用处呢?这里所说的是学以致用的问题。
举一反三
- 鲁迅是如何评价《诗经》的? ( ) A: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B: 不学诗,无以言 C: 中国最古的诗选 D: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出自( )。 A: 《左传》 B: 《论语》 C: 《孟子》 D: 《春秋》
-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 ;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 《论语•子路》)讲的是学习的一种要求,即()
- 孔子关于《诗经》的阐述,包括: A: 不学诗,无以言 B: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C: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D: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句话与下列哪句话含义相同。() A: 子曰:“学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C: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D: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