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4题。 司马迁举了一系列“发愤”的著作,有的说理,有的记事,最后把《诗三百篇》笼统都归于“怨”,也作为一个例子。钟嵘单就诗歌而论,对这个意思加以具体发挥。《诗品序》里有一节话:“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说也奇怪,这一节差 开头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
A: 司马迁认为作家应“发愤”著书,先说理后记事,再举《诗经》为例详加阐述。
B: 司马迁认为没有“怨”就没有“发愤”之作,说理、叙事或抒情的作品,都不乏其例。
C: 司马迁用说理、记事方式写愤激之情,而《诗三百篇》则用歌咏方式抒写哀怨。
D: 司马迁列举了各种各样“发愤”著书的例子,《诗经》是他所举的最后一例。
A: 司马迁认为作家应“发愤”著书,先说理后记事,再举《诗经》为例详加阐述。
B: 司马迁认为没有“怨”就没有“发愤”之作,说理、叙事或抒情的作品,都不乏其例。
C: 司马迁用说理、记事方式写愤激之情,而《诗三百篇》则用歌咏方式抒写哀怨。
D: 司马迁列举了各种各样“发愤”著书的例子,《诗经》是他所举的最后一例。
B
举一反三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4题。 司马迁举了一系列“发愤”的著作,有的说理,有的记事,最后把《诗三百篇》笼统都归于“怨”,也作为一个例子。钟嵘单就诗歌而论,对这个意思加以具体发挥。《诗品序》里有一节话:“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说也奇怪,这一节差 开头第二句说到钟嵘对“这个意思”加以发挥。以下所引各项,不属“这个意思”范围之内的是: A: 嘉会寄诗以亲 B: 离群托诗以怨 C: 使陵不遭辛苦,其文亦何能至此 D: 蚌病成珠
- 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研]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4题。 司马迁举了一系列“发愤”的著作,有的说理,有的记事,最后把《诗三百篇》笼统都归于“怨”,也作为一个例子。钟嵘单就诗歌而论,对这个意思加以具体发挥。《诗品序》里有一节话:“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说也奇怪,这一节差 上文最后说“他们”(弗、钟、周、李)“似曾相识”,这么说的意思是: A: 弗洛伊德的理论,其实在钟嵘、周楫和李渔那里也有所体现。 B: 文艺作品是作者某种欲望的替代物,在这点上中外理论有相通之处。 C: 创作动机和效果常有矛盾,在这问题上弗洛伊德和我国古代作家有默契。 D: 弗洛伊德和钟嵘、周楫、李渔等人的理论既有很大区别,又颇多相似之处。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4题。 司马迁举了一系列“发愤”的著作,有的说理,有的记事,最后把《诗三百篇》笼统都归于“怨”,也作为一个例子。钟嵘单就诗歌而论,对这个意思加以具体发挥。《诗品序》里有一节话:“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说也奇怪,这一节差 作者引用了李渔的一段话,对其中画横线的那句话解释较准确的一项是: A: 李渔说他写剧本为的是抒发一生的不平之气和郁结之情。 B: 作诗填词能够使人得到排遣,在“幻境”、“真境”之间自得其乐。 C: 李渔说他写剧本时不仅胸中的闷气没了,甚至几乎成了世上最快乐的人。 D: 文学创作足以怡养性情,使人在精神上、物质上得到极大满足。
- 南朝诗论家钟嵘《诗品序》中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又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往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上述文字表达了人类在与四季自然景物相遇时产生的各种心境,抒发了人类在离合悲欢、死生穷达等不同社会境遇中产生的种种情感。由此可知()。 A: 情感因素在文学作品中具有主导性质 B: 文学是个人抒发情感的重要途径 C: 文学是人类进行社会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 D: 情感构成审美活动的心理基础 E: 情感性是文学艺术之美的重要体现。
内容
- 0
“发愤著书说”,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创作现象首先被司马迁提出来,上承孔子( )。 A: 诗可以兴 B: 诗可以观 C: 诗可以群 D: 诗可以怨
- 1
魏晋·钟嵘__________:“(自然的种种景致或社会的种种经历)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驰其情。”
- 2
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的观点,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欧阳修的“诗穷而厉工”相同意思。
- 3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出自()。
- 4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是()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