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据《汉书·董仲舒传》所载,汉武帝“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秀才)孝廉,皆自董仲舒发(倡议)之”。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举一反三
- 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材料表明() A: 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 B: 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 C: 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 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材料表明() A: A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 B: B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 C: C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 D: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 董仲舒应对汉武帝“举贤良对策”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的对策() A: 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 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 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 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 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的对策() A: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 东汉时期,为避光武帝刘秀的名讳,察举制中的秀才改称( )。 A: 俊才 B: 贤才 C: 茂才 D: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