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材料表明()
A: 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
B: 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
C: 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A: 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
B: 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
C: 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举一反三
- 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材料表明() A: A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 B: B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 C: C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 D: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 15.据《汉书·董仲舒传》所载,汉武帝“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秀才)孝廉,皆自董仲舒发(倡议)之”。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 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教授五经,使儒学获得了独尊地位。()
- 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中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但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中废为中大夫”,后又因推算阴阳灾变,“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最后“去位归居……以修学著书为事。”他的命运说明在汉武帝时期() A: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十分突出 B: 皇权与儒学之间存在隔阂 C: 儒学的地位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崇高 D: 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空前加强
- 《史记.儒林列传》载:汉武帝时,“及窦太后崩……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儒学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B: 教育为儒学所垄断 C: 儒学家参政推动了儒学教育的发展 D: 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西汉设立了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