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15
    班固曰:“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材料表明()
    A: 在起用董仲舒之前,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确立
    B: 举孝廉、兴太学的做法是为了提高儒学地位
    C: 武帝拜董仲舒为相后,实行了一些尊儒措施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 B

    举一反三

    内容

    • 0

      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使儒学获得了独尊地位。 A: 罢黜百家 B: 设立太学 C: 独尊儒术 D: 教授五经

    • 1

      汉文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得到确立。

    • 2

      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中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但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中废为中大夫”,后又因推算阴阳灾变,“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最后“去位归居……以修学著书为事。”他的命运说明在汉武帝时期() A: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十分突出 B: B皇权与儒学之间存在隔阂 C: C儒学的地位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崇高 D: D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空前加强

    • 3

      《史记.儒林列传》载:汉武帝时,“及窦太后崩……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材料主要反映了() A: A儒学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B: B教育为儒学所垄断 C: C儒学家参政推动了儒学教育的发展 D: D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西汉设立了太学

    • 4

      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适应了汉武帝政治“有为”的需要 B: 实质是兼采百家之长,儒法合一 C: 推动了儒学教育的发展 D: 是中国封建思想专制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