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7
    明末行草书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书法史上的意义是什么?
  • 明末清初是中国书画史上的重要时期,封建社会内部有较为明显的变化,从明代中期开始,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农业和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促使封建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再加上明清之际改朝换代所带来的各种矛盾,更加剧了这种变化。思想界和文学艺术界出现活跃的局面,流派纷争,墨守陈规与法古出新的对立较前更为鲜明。在书法上,以张端图、黄道周、王铎、倪元路、傅山等为代表,他们继明中期以来徐渭、祝允明、陈道复等奔放的书风,纵笔取势,形成沉郁苍劲和怪伟奇杰的特征,如“黄石斋(道周)之崖岸,倪鸿宝(元路)之萧逸,王觉斯(铎)之腾掷。明之后劲,终当属此数公,玄宰实未能迈之也”。(马宗霍《书林藻鉴》)在盛行书坛的董其昌雅逸明秀书风之外另辟蹊径,别开刚健新风,起到震撼流俗萎靡书风的历史作用。这些书家虽有的活动到清代初年,但主要活动年代和书法风格当属明末风范。王铎(1592——1652)字觉斯,河南孟津人,人称王孟津。在明末清初法古出新的诸家中书法成就突出,黄道周说:“行草近推王觉斯。”但因他以明末重臣而降清,人品受到非议,书艺名声受到影响。王铎书宗魏晋,法二王,规模唐李邕、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和宋代米芾,功力深厚,出新而能自抒胸臆。王铎书“诸体悉备”,楷书法钟繇,大楷笔力遒健,体势宽博雄强,得力于颜、柳最多;小楷高古典雅,清劲朴厚;“行草宗山阴父子”,又融入米芾笔法,飞腾跳掷,险劲沉着。从他留传下来的《拟山园帖》、《琅华馆帖》以及大量原迹来看,行草书作最多,成就也最高。黄道周说他“五十自化”,壮年亦进入书法的最高境界。明末行草书多纵笔取势,强调异态,王铎能于纵中求敛。尝自言:“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将法古与自由探索相结合;放纵与收敛相辅相成,这是他的特殊方法。再者王铎又是善隶的书家,他的书法“纵而能敛”有得于隶书的功底。所以他的行、草书能动中有节,跳掷顿错有迹象可寻。即有古典式的严谨功力,又有浪漫式的放纵和激情;即能造险又能破险;势巧形密,于奇伟险绝中纵横牵掣,使整体显得平衡;于勾连盘环中见苍郁雄畅,参差错落中见凝重健劲,而气脉连贯。章法如“雨夹雪”,纵横开合,逸迈多情,线条刚健跌宕,流出个性风彩,在明末清初诸家中独标风神。傅山(1607——1684)字青主,山西阳曲人。博学多能,著述宏富,是明末清初很有民族气节的思想家,医道高超的医学家,兼善书画。他的学问志节很为人称道。傅山在书学上主张“作字先作人”,强调人品与书品的统一,故极为赞尝颜真卿的忠义大节和雄厚的书风,贬斥赵孟頫的为人,恶赵书的浅俗无骨。又针对董其昌“书画只在巧妙二字”提出他的书学观:“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毋安排。”提倡自然天趣之妙,大巧若拙之美。对于扭转萎靡柔媚的书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贡献。傅山是位诸体皆备的书家,“自大小篆隶以下无不精”,“隶体奇古”,“正,行、草大小悉佳”。他的书作有深厚的功底,又能自抒胸臆。小楷高古朴质,得钟、王神理,颜体真谛,行书秀逸清健,既有魏晋风度,又有颜柳气概。草书多正锋,刚柔相济,写得很开放,任情恣性,荡漾恣肆而不坏法度,显出宕逸浑脱的气质,不同凡响。傅山草书在明末清初独具风彩。明末清初的时代造就了这几位书家,他们的书艺大多出入魏、晋、唐、宋,但能不为陈规所束,法古有深厚的功力,出新而能独标风骨,自抒胸臆。他们的书作感情色彩较为激跃,能在恣肆异态中表露个性风彩,情意豪宕而不失法度节律。虽然成就有高下,但已渐成突破“二王”温雅书风范围的趋势,为后代的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其影响直至今日,在中国书学史上有不可忽视的艺术价值。

    内容

    • 0

      清代碑学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怎样?

    • 1

      在中国的书法史上草书数量是最多的。()

    • 2

      在中国的书法史上数量最多的是草书。()

    • 3

      【判断题】在中国的书法史上数量最多的是草书。()

    • 4

      分析评价《狂人日记》的思想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