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公提出“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的目的是()
A: 娱乐
B: 学习
C: 接受进谏
D: 考察臣僚
A: 娱乐
B: 学习
C: 接受进谏
D: 考察臣僚
举一反三
- 《邵公谏厉王弭谤》中邵公提出“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毂献曲,史献书”的目的是()a娱乐
- 翻译: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天子的朝廷里有很多盲人 B: 天子爱好文学,发动大家进行文学创作。 C: 天子广开言路,广泛听取民情民意。 D: 天子善于用人
-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出自: A: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 B: 《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C: 《左传•晏子对齐侯问》 D: 《国语•史伯对桓公问》
- 《汉书·食货志》关于采诗说的记述是() A: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 B: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C: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D: “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