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李某,男,37岁,某劳动局财务科出纳员。1997年11月,某市人民政府委托建设银行发行该市奖券,每张奖券30元,中奖者一等奖奖金5万元,二等奖奖金3万元,单位和个人均可购买。购买时不留印鉴,买后不挂失,并要求开奖后头一天,各单位必须将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全部封存登记。
该劳动局代职工买了一部分奖券之后,部分职工不愿意买,因此财务科又将这部分奖券原价收回作为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委托李某保管。但没有封存登记。1998年11月,中奖号码公布后,被告人李某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单位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李某将没有中奖的自己的奖券替换了这张已经中奖的单位奖券。由于该奖券是由劳动局统一从某职工手中回购所得,因此,劳动局职工很快知道本单位有张奖券中了二等奖,但李某保管的奖券中却并没有中二等奖的奖券。李某因害怕而不敢去银行兑换奖金。后单位领导找李某谈话,李某觉得不妙主动将该奖券交给局领导,并承认了自己偷换奖券的事实。[2003年非法学真题]
问: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该如何定罪量刑?说明理由。
该劳动局代职工买了一部分奖券之后,部分职工不愿意买,因此财务科又将这部分奖券原价收回作为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委托李某保管。但没有封存登记。1998年11月,中奖号码公布后,被告人李某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单位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李某将没有中奖的自己的奖券替换了这张已经中奖的单位奖券。由于该奖券是由劳动局统一从某职工手中回购所得,因此,劳动局职工很快知道本单位有张奖券中了二等奖,但李某保管的奖券中却并没有中二等奖的奖券。李某因害怕而不敢去银行兑换奖金。后单位领导找李某谈话,李某觉得不妙主动将该奖券交给局领导,并承认了自己偷换奖券的事实。[2003年非法学真题]
问: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该如何定罪量刑?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 赵某,27岁,系某大学财务处出纳员,2008年初,某市人民政府委托某建设银行发行建设某市场的奖券,每张30元,五年还本。中一等奖者给三室一厅的住房一套,中二等奖者给二室一厅的住房一套。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均可购买,购买时不留印鉴,买后也不挂失,并要求开奖前一天,各单位必须将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全部登记封存。某大学代职工购买了一部分奖券,后因部分职工有意见,财务处126在开奖前,从不愿购买奖券的职工手中将奖券收上来,作为本单位购买的奖券。但在开奖的前一天,财务处没有将奖券封存。2010年3月17日中奖号码公布,赵某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号码是336633。赵某乘人不注意,用30元将这张中二等奖的奖券偷换出来。这张奖券是从一个人手中收来的。很快,教职工都知道本单位买的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可在赵某保管的奖券中却没有这张奖券。校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找赵某谈话。开始,赵某矢口否认,拒不坦露真情,后来实在瞒不住了,才于3月27日将那张奖券交了出来。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 某银行委托其工作人员李某购买一批计算机。李某到某商场购买时,该商场正举行有奖销售,规定购物满若干元即赠送奖券1张。李某代购计算机共得到10张奖券,未告知单位自己收藏。后商场公布中奖号码,这几张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可得彩电1台,该彩电应当( )。 A: 归李某所有 B: 归银行所有,但应给李某适当补偿 C: 归银行所有 D: 归银行和李某共同所有
- 某银行委托其工作人员李某购买一批计算机。李某到某商场购买时,该商场正举行有奖销售,规定购物满若干元即赠送奖券1张。李某代购计算机共得到10张奖券,未告知单位自己收藏。后商场公布中奖号码,这几张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可得彩电1台,该彩电应当( )。 某丙从小偷处购得项链的行为属于: A: 善意取得 B: 无因管理 C: 不当得利 D: 无效民事行为
- 李某委托张某购买某品牌电脑。张某购买时,正值该品牌电脑举行有奖销售,张某选购电脑后按规定得到了张奖券,但未把奖券交给李某。后来开奖,奖券中的一张中了头奖,可得手机一部,这部手机应归() A: 李某所有 B: 张某所有 C: 归李某所有,但应适当奖励张某 D: 归李某和张某共有
- 某银行委托其工作人员李某购买一批计算机。李某到某商场购买时,该商场正举行有奖销售,规定购物满若干元即赠送奖券1张。李某代购计算机共得到10张奖券,未告知单位自己收藏。后商场公布中奖号码,这几张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可得彩电1台,该彩电应当( )。 某乙从代售店购得项链的行为,其结果为: A: 不当得利 B: 取得所有权 C: 2年内无人主张,则取得所有权 D: 无因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