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据匿名化和去标识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个人信息经匿名化处理后仍属于个人信息。
B: 匿名化通过对个人信息的技术处理,使得个人信息主体无法被识别,且处理后的信息不能被复原的过程。
C: 匿名化和去标识化的终极目的均为规避“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
D: 去标识化建立在个体基础之上,保留了个体颗粒度,采用哈希函数等技术手段代替对个人信息的标识。
A: 个人信息经匿名化处理后仍属于个人信息。
B: 匿名化通过对个人信息的技术处理,使得个人信息主体无法被识别,且处理后的信息不能被复原的过程。
C: 匿名化和去标识化的终极目的均为规避“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
D: 去标识化建立在个体基础之上,保留了个体颗粒度,采用哈希函数等技术手段代替对个人信息的标识。
举一反三
- 关于数据匿名化和去标识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匿名化和去标识化的终极目的均为规避“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自然人个人身份”。 B: 匿名化通过对个人信息的技术处理,使得个人信息主体无法被识别,且处理后的信息不能被复原的过程。 C: 个人信息经匿名化处理后仍属于个人信息。 D: 去标识化建立在个体基础之上,保留了个体颗粒度,采用哈希函数等技术手段代替对个人信息的标识。
- 匿名化,是指个人信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自然人且不能复原的过程。个人信息包括匿名化处理后的信息。____ A: 正确 B: 错误
- 网络安全法里指“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即匿名化后的信息不再属于个人信息。
- 在个人信息收集完成后,信息控制者必须落实去标识化的机制,以下关于去标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去标识化指的是对数据进行加密,达到未授权的访问无法识别的目的 B: 去标识化指的是对数据进行脱敏,防止敏感信息泄漏 C: 去标识化指的是通过特殊技术处理,使得单凭该个人信息无法准确定位到特定个人 D: 去标识化指的是通过技术手段,是数据格式通用,适合存储和传输
- 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中的去标识化是指() A: 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自主决定处理目的、处理方式的组织、个人 B: 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分析、评估个人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或者经济、健康、信用状况等,并进行决策的活动 C: 个人信息经过处理,使其在不借助额外信息的情况下无法识别特定自然人的过程 D: 个人信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自然人且不能复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