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石经”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官拜郎中)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2)假设你作为当时的学子不喜欢这些官方教材,但长辈为什么还是要求你接受这样的教育?(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
举一反三
- 《熹平石经》是东汉灵帝熹平四年由蔡邕主持刻制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石经,该石经的书体是() A: 篆书 B: 隶书 C: 楷书 D: 古文
- 东汉灵帝时,曾派蔡邕等人用规范的隶书把儒家七经抄刻成石书,共46块碑,立于洛阳太学,这部《太学石经》就是著名的《 》。 A: 熹平石经 B: 延熹石经 C: 建宁石经 D: 中平石经
- 东汉灵帝熹平年间刊刻的熹平石经所使用的书体为( )
- 熹平石经的内容包括《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___》和《论语》
- 熹平四年,( )参校诸体文字的经书,用隶书书写五经(或云六经)经文,镌刻石碑,立于太学,这是我国最早的官定经本,后世称为“熹平石经”。 A: 蔡邕 B: 刘歆 C: 桓宽 D: 许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