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MOOC: 1,美学家爱德华·布洛曾专门提出过 ,他认为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必须摆脱世俗功利的态度,才能发现美。
审美距离说
举一反三
- 16,“审美距离说”认为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必须摆脱世俗功利的态度才能发现美。
- 16,“审美距离说”认为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必须摆脱世俗功利的态度才能发现美。 A: 正确 B: 错误
- 关于审美心理研究的“距离说”,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距离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洛 B: “距离说”认为,在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是获得美感的基本条件 C: 布洛的“距离说”是从黑格尔的审美无利害关系与康德的审美要保持自由欣赏态度发展而来 D: 布洛的“距离说”的核心是强调审美活动必须摒弃实用功利目的
- 提出审美“距离说”,认为只有心理上有了“距离”,对眼前的对象才能做出审美反应的理论家是() A: 叔本华 B: 马克思 C: 沃伦 D: 布洛
- 康德的“心理距离”说也强调审美主体必须与实用功利拉开一定距离。( )
内容
- 0
提出审美距离的审美心理学概念是瑞士美学家() A: 布洛 B: 克罗齐 C: 培根 D: 维柯
- 1
审美对象与()构成了审美活动 A: 美 B: 艺术 C: 美学思维 D: 审美意识
- 2
美学家布洛曾提出( ),指要保持审美的心境和态度。
- 3
康德的“心理距离”说也强调审美主体必须与实用功利拉开一定距离。 A: 正确 B: 错误
- 4
瑞士心理学家布洛认为,欣赏对象的美,须与对象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