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分析你对运动训练过程中“超量恢复”现象的理解[br][/br]肌肉或者肌群在适当运动练习之后,会使肌肉产生适度的疲劳和形态功能等等方面一定程度的下降。通过适当时间的休息,可以使肌肉的力量和形态功能等方面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并且在一定时间之内,还可以继续上升并且超过原有水平。随休息的时间延长,又逐渐下降回原有的功能水平。如果下一次练习是在超量恢复(肌功能上升并超过原有水平的一段时间内)的阶段进行的,就可以保持超量恢复不会消退,并且能逐步积累练习效果。如此,通过反复的肌力练习就可以使肌肉体积增大,肌肉力量增强。这就是“超量恢复”。[br][/br]98.采用间歇训练法进行100米跑训练时表现出哪些训练学特点
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间歇训练法有三种基本类型: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以及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100米跑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是发展糖酵解供能系统的供能能力、磷酸盐与糖酵解供能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素质、技术训练,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的特点: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40秒之内);负荷强度大,心率多在每分钟190次左右;间歇时间极不充分,以心率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运动员在该两类系统供能条件下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以及糖酵解供能状态下技、战术运用的规范性、稳定性和熟练性。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是发展糖酵解供能代谢系统与有氧代谢系统混合供能能力以及心脏功能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一切需要这种混合系统供能能力和良好心脏供能的竞技运动项目的技术、战术及素质的训练工作。这种方法对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或力量耐力类运动项群意义重大,如200米,400米游泳等。强化间歇训练方法的特点:对体能主导类运动项群来讲,一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略长于主项比赛时间,负荷强度通常略低于主项比赛强度的10%~5%,心率控制在每分钟180或170次左右,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120次为开始下一次练习的确定依据,动作结构前后稳定。
本题目来自[网课答案]本页地址:https://www.wkda.cn/ask/eeyxpetoojjmmyxo.html
举一反三
- 关于超量恢复以下正确的是( ) A: 训练强度越大越好 B: 超量恢复阶段进行下一次练习,可保持超量恢复不消退,并逐步积累 C: 训练恢复后,肌肉力量会一直保持不变,不须训练 D: 一次肌肉练习可使肌肉肥大、肌力增强,保持不变
- 7、超量恢复的程度取决于 A 运动时间 B 休息时间 C 消耗的程度 D 原有水平 A: 7、超量恢复的程度取决于 A 运动时间 B 休息时间 C 消耗的程度 D 原有水平 B: 7、超量恢复的程度取决于 A 运动时间 B 休息时间 C 消耗的程度 D 原有水平 C: 7、超量恢复的程度取决于 A 运动时间 B 休息时间 C 消耗的程度 D 原有水平 D: 7、超量恢复的程度取决于 A 运动时间 B 休息时间 C 消耗的程度 D 原有水平
- 运动训练后的恢复过程中,被消耗的能源物质含量,不仅能恢复到原有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还出现超过原有水平的情况,这是下面哪一种训练原理( )? A: 恢复性原理 B: 运动恢复训练原理 C: 应激性原理 D: 超量恢复原理
- 通过反复的肌力练习,就可以使肌肉的力量增强,肌肉的体积增大
- 肌力训练尽量使后一次训练出现在前一次训练后的哪个阶段进行 A: 任一阶段 B: 超量恢复阶段内 C: 超量恢复阶段后 D: 超量恢复阶段前 E: 休息阶段
内容
- 0
增加肌力通过“超负荷”运动训练引起肌肉“超量恢复”,在保障充分休息时需要补充( ) A: 碳水化合物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 1
力量性练习,主要促使肌肉中磷酸的超量恢复
- 2
增加肌力通过“超负荷”运动训练引起肌肉“超量恢复”,在保障充分休息时需要补充() A: 糖类 B: 脂肪 C: 优质蛋白 D: 维生素
- 3
在进行高强度、超负荷的运动训练之后,运动水平能否提高取决于超量恢复的水平。
- 4
关于运动中的能量消耗和运动后的恢复,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运动时能量物质主要是消耗,体内能源物质逐渐减少,各器官系统功能逐渐下降。 B: 运动停止后,消耗过程减少,恢复过程占优势。能源物质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 C: 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 D: 运动员在超量恢复阶段参加训练和比赛,能提高运动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