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28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D

    举一反三

    内容

    • 0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1

      下列打乱的句子,重新组合成原文后,哪项完全正确.(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6)孔子云:何陋之有?(7)可以调素琴,阅金经。(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9)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 2

      【单选题】刘禹锡在其《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其观点是()。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水不在深,有龙则名。 C.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 何陋之有?

    • 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文章从哪三个方面写陋室不陋?(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3.作者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除了证明陋室不陋,还有何用意?  4.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 4

      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9.本文作者是朝的文学家、哲学家(人名)。(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11.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仙”、“龙”比喻陋室的“室主”。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了交往宾客的身份,以此表明作者孤傲的心情。C.从文中看,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D.作者把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比,表达了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