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出自《尚书》,强调朝廷官员只有以公心灭除自己的私欲,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
举一反三
- ()提出“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认为朝廷官员应当以公心灭除自己的私欲,这样就可以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依附
- 2000多年前的《诗经》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认为日夜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尚书》也有“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的思想,认为朝廷官员应当以公心灭除自己的私欲,这样就可以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依附。西汉初年的贾谊在他的《治安策》中提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清代林则徐提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中华传统道德的发展演化中,始终强调 A: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B: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C: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D: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出自()。 A: 《诗经》 B: 《尚书》 C: 《论语》 D: 《左传》
-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出自哪部著作() A: 尚书 B: 大学 C: 中庸 D: 论语
-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出自哪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