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脏东西掉进锅里。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学生。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地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的呢?”这个故事说明()
举一反三
- 孔子的一位学生颜回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颜回在偷食,便教训了颜回。后经颜回解释,孔子恍然大悟。并进而很感慨地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呢?”这个故事说明 A: 感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B: 感性认识对获得真理毫无意义 C: 眼见、耳听不一定为实 D: 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认识
- 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异物掉进锅里去了。他正想把粥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教训了这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恍然大悟。耳听为虚,然而眼见也未必为实,这说明
- 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异物掉进锅里去了。他正想把粥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这位负责煮粥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恍然大悟。耳听为虚,然而眼见也未必为实。这说明 A: 感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B: 感性认识对获得真理毫无意义 C: 眼见、耳听不一定为实 D: 经过了理性思考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
- 孔子的学生为什么吃了那勺粥? A: 他饿了 B: 他觉得扔掉太可惜了 C: 他怕被孔子看到脏东西掉在粥里 D: 他想尝尝粥是不是熟了
- 孔子的一个学生救了一个掉进水里的人。家属为了感谢他,送给他一头牛,他收下了。人们议论起这件事时说他收人家东西太没有风度了。这个学生很为难,去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对他说,你做得对,你不收的话以后就没有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帮助别人了。应不应该做某件事要看它的客观效果如何。 A: 孔子责怪他的学生没有风度 B: 人们认为这个学生不应该收下牛 C: 这个学生为了得到牛才下水救人 D: 救人收牛起到了不良的客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