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0-24
    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A: 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 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C: 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
    D: 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 A

    举一反三

    内容

    • 0

      用糯性的水稻和非糯性水稻杂交,F1为中间类型的糯性水稻,F2中大约有1/64为非糯性,其余为由非糯性至糯性的水稻籽粒。由此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有 ( )对 A: 4 B: 3 C: 2 D: 1

    • 1

      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纯合子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将F1的花粉(内含精子)用碘液染色,非糯性花粉呈蓝黑色,糯性花粉呈橙红色。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非糯性花粉与糯性花粉的比应是()。 A: 1∶1 B: 1∶2 C: 2∶1 D: 3∶1

    • 2

      中国大学MOOC: 用糯性的水稻和非糯性水稻杂交,F1为中间类型的糯性水稻,F2中大约有1/64为非糯性,其余为由非糯性至糯性的水稻籽粒。由此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有 ( )对

    • 3

      用糯玉米和非糯玉米杂交,取F1植株上的花粉粒进行显微观察,在一视野中检视20粒花粉,发现8粒为糯性花粉粒,12粒为非糯性花粉粒,根据遗传学理论,F1花粉粒糯性分离比例为糯: 非糯=1: 1。用χ2检验法进行适合性检验,则自由度df=( )。 A: 1 B: 2 C: 19 D: 8

    • 4

      纯种甜粒玉米和纯种非甜粒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粒玉米果穗上结有非甜粒种子,而非甜粒玉米果穗上却找不到甜粒种子。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怎样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