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霉素结合蛋白()下列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某些细菌胞浆膜具有PBPs
B: 当PBPs谱型发生改变则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C: 当诱导产生新的PBPs时,则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作用增强
D: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PBPs结合导致细菌变形死亡
E: PBPs有多种类型
A: 某些细菌胞浆膜具有PBPs
B: 当PBPs谱型发生改变则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C: 当诱导产生新的PBPs时,则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作用增强
D: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PBPs结合导致细菌变形死亡
E: PBPs有多种类型
举一反三
- 细菌对[tex=0.571x1.214]CyLt5nwVs0oLAbCn8AssqQ==[/tex]-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机理是: 未知类型:{'options': ['产生[tex=0.571x1.214]CyLt5nwVs0oLAbCn8AssqQ==[/tex]-酰胺酶', '代谢途径改变', '素靶蛋白与抗生素亲和力降低', '药物透入菌体内减少', '诱导新的 PBPS 产生'], 'type': 102}
- 下列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作用机制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靶点是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B: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通过阻止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和破坏细菌细胞壁的完整性发挥作用的 C: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抑制了转肽反应 D: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细菌细胞壁缺失,在自溶酶影响下,细菌破裂溶解而死亡
- 关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机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与细菌细胞壁中磷脂结合,使胞浆膜通透性增加,细菌死亡 B: PBPs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的靶位 C: 抑制胞壁转肽酶,使细胞壁合成障碍,菌体膨胀、死亡 D: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多个环节而具杀菌作用 E: 增加细胞壁自溶酶活性,产生自溶或胞壁质水解
- 细菌对青霉素耐药的可能机制有( ) A: 与PBPs亲和力降低 B: 不能穿过细胞外膜脂质双分子层 C: 膜孔蛋白减少 D: 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水解β-内酰胺类 E: PBPs靶位结构差异而天然耐药
- 含酰胺结构的药物有() A: -内酰胺抗生素 B: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C: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D: 氯霉素类抗生素 E: 青霉素类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