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小龙出了一道数学题:爸爸打碎了1个杯子,小龙打碎了2个杯子,一共打碎了几个杯子?小龙听了之后就哭了,说自己没有打碎杯子。这说明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具有()性
A: 理解的相对性
B: 理解的情绪性
C: 理解的表面性
D: 理解的具体性
A: 理解的相对性
B: 理解的情绪性
C: 理解的表面性
D: 理解的具体性
举一反三
- 有个幼儿的妈妈给他出加法题。第一题:“爸爸打碎了3个杯子,小宝打碎了2个杯子,一共打碎了几个杯子?”小宝听后哭了,他说他没有打碎杯子。第二题:“小宝第一锅吃了3个饺子,第二锅吃了2个饺子,一个吃了几个饺子?”小宝说饺子没有了,都吃掉了。这是()的情绪。
- 不能倾倒,也不能打碎杯子,请你从装满水的杯子中取出所有的水。
- “认为为偷吃糖果而打碎1个杯子的儿童比为准备晚餐而打碎15个杯子的儿童更加淘 气。”这属于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 A: 前期道德 B: 他律道德 C: 社会约定道德 D: 自律道德
- 中国大学MOOC: 花花认为“故意打碎1个杯子的小男孩”比“不小心打碎15个杯子的小男孩”比更坏。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判断花花最有可能处于下列哪个阶段?()
- 中国大学MOOC: 花花认为不小心打碎15个杯子的小男孩比故意打碎1个杯子的小男孩更可恶。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判断花花最有可能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