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可以得到随机误差
B: 使模型系数的估计更准确
C: 不破坏正交性和平衡性
D: 检验模型的弯曲性
举一反三
- 在两水平因子试验时,增加若干个中心点的优点是()。 A: 使模型系数的估计更准确 B: 不破坏正交性和平衡性 C: 检验模型的弯曲性 D: 可以估计随机误差项
- 在两水平因子试验时,增加若干个中心点的优点是() A: 可以得到纯误差项 B: 检验模型的弯曲性 C: 使模型系数的估计更准确 D: 不破坏正交性和平衡性
- 在两水平因子试验时,增加若干个中心点的优点是() A: A可以得到纯误差项 B: B检验模型的弯曲性 C: C使模型系数的估计更准确 D: D不破坏正交性和平衡性
- 在两水平全因子试验时,增加若干个中心点的优点是()。 A: 可以得到所有误差项 B: 不破坏正交性和平衡性 C: 检验模型的弯曲性 D: 建立二次模型
- 在两水平因子试验时,增加若干个中心点的优点是( ) A: 可以估计试验误差 B: 检验模型的弯曲性 C: 确定是否产生失拟现象 D: 可以发现残差是否变差
内容
- 0
两水平全因子试验设计中加中心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得到曲线模型 B: 在中心点处重复从而得到试验过程的随机误差 C: 可加1个中心点 D: 发现模型是否有弯曲
- 1
全因子D.OE试验设计中加中心点的好处是()。 A: 变成三水平设计 B: 其它均不正确 C: 发现模型是否有曲性 D: 在中心点处重复,增加较少的实验次数,估计出试验的随机误差
- 2
在两水平析因设计中,在加入中心点之后检验出纯二次项是显著的,但若此时所有的数据量不足以估计出二阶响应曲面模型的所有参数,则可以在[img=17x23]180345a7d75d55b.png[/img]设计中加入若干次轴试验(axial run),由此得到的设计称为 A: 完全随机的正交设计 B: 增加试验点的析因设计 C: 中心复合设计 D: 区组设计
- 3
经过团队的头脑风暴确认,影响过程的因子有A、B、C、D、E及F共六个。其中除因子的主效应外,还要考虑3个二阶交互效应AB、AC及DF,所有三阶以上交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由于试验成本较高,限定不可能进行全面的重复试验,但仍希望估计出随机误差以准确检验各因子显著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选择进行(). A: 全因子试验 B: 部分实施的二水平正交试验,且增加若干中心点 C: 部分实施的二水平正交试验,不增加中心点 D: Plackett-Burman设计
- 4
在提高压塑板断裂强度的全因子试验中,对于因子A(温度,两水平取为220和240摄氏度)、因子B(压力,两水平取为360和400帕)进行了含3个中心点共7次试验后,发现响应曲面有严重的弯曲现象。为此希望进行响应曲面设计,得到二阶回归方程。由于压力机最高只能取400帕,本实验的成本又较高,希望能在归纳出二阶回归方程的条件下尽量减少试验次数,最好的方法是() A: 采用CCC(中心复合序贯设计),只再增加4个星号点(轴向点)试验 B: 采用CCI(中心复合有界设计),只再增加4个星号点(轴向点)试验无序贯性,原试验不能用 C: 采用CCF(中心复合表面设计),只再增加4个星号点(轴向点)试验无旋转性,原结果有效 D: 采用CCF(中心复合表面设计),除再增加4个星号点(轴向点)试验外,还要再加3个中心点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