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贸公司为国内一用户进口一台设备并已同外商签订了合同。待到装船时,外商突然来电称:“需延迟交货60天”。我公司坚决不同意。后经多次交涉无果,我公司最后通知外商,如不按期交货,我公司除撤约外还保留索赔权。问:我方这一措施是否得当,为什么?[武汉大学2001研]
举一反三
- 吉林某进出口公司与美国一化肥厂签订一项进口50万吨化肥的合同,合同规定交货期为4月份,但到4月20日,我方接到外商来电称:“需要推迟6个月交货,”当时正值化肥短缺,农业部门急需化肥。我方坚决不同意迟延交货,后经交涉无效,我方便正式通知美方,如不按期交货我方除撤销合同外,保留索赔权利。请问,我方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东北财经大学2005研]
- 我A公司向国外B公司发盘,报谷物300公吨,每公吨250美元,发盘有效期为10天。3天后,B公司复电称,对该批货物感兴趣,但要进一步考虑。2天后,B公司两次来电,要求将货物数量增至600公吨,价格降至230美元/公吨。3天后我公司将这批谷物卖给另一外商,并在第10天复电B公司,通知货已售出。但外商坚持要我方交货,否则以我方擅自撤约为由,要求赔偿。请问:我方应否赔偿?为什么?
- 我某外贸公司与外商A公司进口铁矿砂一批,合同规定交货数量为20万吨,允许溢短装10%。但卖方装船时共装运了25万吨货物。根据《公约》的规定,我方可以拒收这25万吨的货物。
- 我A公司向国外B公司发盘,玉米200公吨,每公吨250美元,发盘有效期10天。3天后,B公司复电称,对该批货物感兴趣,但要进一步考虑。2天后,B公司两次来电,要求将货物数量增至500公吨,价格降至230美元/公吨。3天后,我A公司将这批玉米卖给另一外商,并在第10天复电B公司,通知货已售出。但B公司坚持要我方交货,否则以我方擅自撤约为由,要求赔偿。我方拒绝赔偿。试问,我方的做法是否合理?理由是什么?
- 我公司以CIF条件与外商达成一笔出口交易,按《INCOTERMS2010》规定,如果外商对保险无要求,则我方最低可投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