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史》记载,明朝某皇帝为了撤换太子,担心阁臣反对,便以“赏赐”之名“贿赂”内阁首辅、次辅白银各一百两,其它阁臣各五十两,等到讨论废立太子时,阁臣就真的不再谏诤。此皇帝()。
举一反三
- 明代宗为了更换太子,担心朝臣有反对意见,于是先期拿白银“贿赂”阁臣,当时的内阁首辅是()。
- 以下对明朝内阁制中的“批红”表述正确的是() A: 阁臣可代表皇帝对大臣奏折提出最终处理意见 B: 皇帝用朱笔对阁臣关于奏折的处理意见作出批示 C: 阁臣不能对大臣奏折提出处理意见,要由皇帝批阅,用红笔写出处理意见 D: 皇帝对大臣奏折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再由内阁讨论确定,用红笔批写
- 明初,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到永乐时期,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嘉靖时,阁臣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万历初年,张居正任首辅,威柄之操,几于震住。这一发展过程说明() A: 内阁始终不掌实权 B: 内阁权力逐渐坐实 C: 皇帝专制得到抑制 D: 六部之权尽归内阁
- 汤显祖给万历皇帝上书《论辅臣科臣疏》。
- 明朝出现内阁辅臣时,也出现了“票拟”。内阁辅臣用墨笔在奏章上拟出处理意见,经皇帝首肯,再由太监用朱笔抄出,加盖玉玺,奏章方才生效; 由此催生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这种现象使() A: 皇帝完全掌控了国家大事 B: 内阁辅臣掌握国是的部分决策权 C: 太监和内阁辅臣相互制约 D: 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