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比如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以及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等。
对
举一反三
- 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梁启超的“熏浸刺提”说等是“兴观群怨”中“() ”的丰富和完善。 A: 诗可以兴 B: 诗可以观 C: 诗可以群 D: 诗可以怨
- 在文学文论上首先提出”发愤著书”的是(),后是司马迁的“()”说,韩愈的“()”说,欧阳修的“()”
- 试比较韩愈不平则鸣说和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异同。
- “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穷而后工”之说分别由谁提出() A: 司马迁、韩愈、欧阳修 B: 司马迁、屈原、韩愈 C: 欧阳修、韩愈、屈原 D: 欧阳修、司马迁、屈原
- 论述司马迁发愤著书,韩愈不平则鸣.欧阳修穷而后功之说
内容
- 0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论。 A: 知人论世;发愤抒情 B: 知言养气;发愤抒情 C: 气盛言宜;不平则鸣 D: 知人论世;不平则鸣
- 1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 2
以下对“发愤著书”说理解准确的有()。 A: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切身体会是“发愤著书”说的来源之一。 B: “愤”是指作家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 C: 以“愤”为创作动力的作品具有较高的品位和质量。 D: “发愤著书”说对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作了较深的探索和阐发。 E: 后世许多文论家如韩愈、欧阳修、李贽、金圣叹等都对“发愤著书”说从不同角度作出过阐发。
- 3
简述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内涵和影响。
- 4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