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旅游,分三组。 第一组只说:跟我走,去哪里,有多远都不知道。 第二组说明:跟我走,10公里远,走2小时。 第三组说:跟我走,10公里远,每一公里有一个标志。 结果:第一组走了不到2公里就有人叫累了,“怎么还没到?”“究竟要到哪里去?”有人不想走了。 第二组走了5公里也累了,心想“才走了一半呢”,意志低落,垂头丧气。 第三组走了6公里也有人喊累了,但走到第8公里时,情绪开始高昂起来,因为马上快到了。走到第9公里的时候,胜利在望了,大家欢快地唱起歌来,几乎是跑步前进。 问题:以上案例给你的感悟是什么?
这个例子告诉同学们,人在实现了一个目标之后,必须及时确定下一个奋斗目标,才能使自己有新的前进动力。一个人所确定的目标越远大、越崇高,他的行为动力就越强烈、越持久,理想就像罗盘,引导着人生航船的方向,一程一程向前推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个立志成才的大学生都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同时确定具体的学习生活目标。
举一反三
内容
- 0
一、A 恐怕迷路了B 结果还是没有走出去C 我们已经在森林里走了一个多小时了 A: A 恐怕迷路了 B: B 结果还是没有走出去 C: C 我们已经在森林里走了一个多小时了
- 1
高速公路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 ( )。 A: 100 公 里 B: 110 公 里 C: 120 公里 D: 130 公 里
- 2
>本务机车走行公里为牵引列车的本务机车走行公里之和。
- 3
地球距离太阳有多远? A: 一亿五千万公里 B: 二亿五千万公里 C: 三亿五千万公里 D: 四亿五千万公里
- 4
有一组图形○○□□※○○□□※○○□□※…,一共有24个,第24个是______,24个图形里有______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