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 《史记 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三十五(年)为直道,道九原,通甘泉。 《史记 六国年表》 阅读以上史料后,你觉得这些史料不能反映秦巩固统一措施的哪个基本特点:
  • 重视当下建设,轻视长远未来

    举一反三

    内容

    • 0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刻文使用的字体应该与下列哪一作品中的字体相同?() A: A B: B C: C D: D

    • 1

      公元前212年始皇幸梁山宫,在山上见丞相出行时车骑很多,心甚不快。当时大概有在其身旁的宫中随行侍者告诉了丞相。丞相从此便减少了车骑。始皇知道后大怒,推断“此中人泄语”,于是“诏捕……在旁者,皆杀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材料表明秦始皇

    • 2

      《史记•始皇本纪》有: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丞相李斯奉旨在崆峒山刻石( )。

    • 3

      山东琅琊台刻石是始皇二十八年丞相李斯为秦始皇歌功颂德而作,刻石上的文字为秦统一全国后使用的文字。该文字为[]

    • 4

      【阅读理解(选择)/完型填空】阅读下面两段材料,并回答问题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 (《史记 · 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第238-2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