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举一反三
- 唐代诗人杜牧诗中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 有云:“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翻译: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天下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
-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一句想表达的真正意思是( ) A: 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好好咽下去。 B: 秦国想吞并六国也吞并不了。 C: 秦国人最担心六国团结起来对付秦。 D: 六国团结起来了,所以秦国人吃不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