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段话说明
A: 自然界、人类历史是第一性的,原则是第二性的
B: 原则有正确和不正确之分
C: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 在研究问题中不必考虑原则
A: 自然界、人类历史是第一性的,原则是第二性的
B: 原则有正确和不正确之分
C: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 在研究问题中不必考虑原则
举一反三
-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唯物辩证法作为关于自然、社会和()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A: 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 B: 历史 C: 人类社会 D: 自然界
- 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建设自然就是造福人类。这体现的环境伦理原则是() A: 尊重自然原则 B: 环境正义原则 C: 以人为本原则 D: 可持续发展原则
- 乌申斯基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 )。 A: 直观性原则 B: 巩固性原则 C: 量力性原则 D: 教育适应自然性原则
- 恩格斯曾指出:“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们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支配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去支配自然界----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人类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B: 我们不应该征服和改造自然 C: 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是消极的 D: 不是我们支配自然,而是自然支配我们
- 人类世界即属人世界包括 A: 天然自然 B: 人类尚未认识和改造过的自然界 C: 人化自然 D: 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