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有其它学者对这项研究提出批判,认为一个人是否愿意在城市定居,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在城市的社会交往和融入情况,也就是说,一个很想在城市中定居下来的人可能会更努力的融入城市社会中。这种情况下,上述研究存在哪方面的效度问题?
举一反三
- 有学者想要研究中国城市中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基于对移民研究的相关文献阅读,发现对于移民的定居意愿到底是由就业与收入预期(经济动机因素)、还是他们在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社会交往与融入程度(社会融入因素)决定,学者们还存在争论。基于此,学者通过对中国城市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来检验其定居意愿是受经济因素还是社会融入因素的影响。 (1)这是一项什么类型的研究?
- 在进行田野调查时,研究者应当注意的事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A: 要注意观察和记录细节 B: 要确保是独立客观的观察 C: 设计访谈提纲时不要列出太多问题 D: 访谈过程中要追问细节,倾听而非判断<br/>有学者想要研究中国城市中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基于对移民研究的相关文献阅读,发现对于移民的定居意愿到底是由就业与收入预期(经济动机因素)、还是他们在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社会交往与融入程度(社会融入因素)决定,学者们还存在争论。基于此,学者决定开展一次对中国城市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来检验其定居意愿是受经济因素还是社会融入因素的影响。
- 研究中采用了“请问您平时和邻居交往的频率”来表征农民工在流入地的社会融入程度。但有人说,农民工的邻居往往是其他农民工,因此“与邻居交往的频率并不能准确反映在城市中的社会融入程度。这一讨论实际上反映的是以下哪个问题?() A: 研究的结论效度问题 B: 测量的信度问题 C: 研究结论的外部效度问题 D: 测量的效度问题
- 该课题组认为仅仅依靠问卷调查不能深入反映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计划同时开展田野调查和对农民工的深度访谈。以下研究问题的陈述,哪些更加适合田野调查这样的数据收集方式?() A: 流动人口在城市中是如何建构个人对于城市的身份认同的? B: 新的积分落户政策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民工的定居意愿? C: 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和其在城市中的社会网络关系是否有关? D: 农民工是如何依靠其同乡关系逐步适应与融入城市社会的?
- (6)有其它学者对这项研究的抽样提出质疑,认为基本不存在一个包含所有农民工个体的抽样框。这实际上是在质疑研究哪方面的效度问题?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