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轨距的检查顺序一般是从岔头到岔尾,逐处检查并记录
对
举一反三
- 无缝道岔可以设3对观测桩,以下哪些部位可以设置() A: 间隔铁处 B: 限位器处 C: 岔头 D: 岔尾
- 根据站场线路设计图计算所铺设道岔的坐标,在路基面上首先确定()桩。 A: 道岔中心 B: 岔头 C: 直向岔尾 D: 曲向岔尾
- 无缝线路钢轨位移观测桩设置要求()。 A: 钢轨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均匀布置,桥梁地段应在固定支座上方设置 B: 区间钢轨位移观测桩间距不应大于500m C: 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D: 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 高速1/9单开道岔,其道岔支柱一般位于道岔理论岔心开口侧()处。
- 无缝线路钢轨位移观测桩设置要求()。 A: A钢轨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均匀布置,桥梁地段应在固定支座上方设置 B: B区间钢轨位移观测桩间距不应大于500m C: C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D: D道岔及其前后设置7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头、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含直、曲股)、道岔前后50m和200m处。岔区道岔间距大于50m时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内容
- 0
横越道岔时不得足踏岔尖和道岔的转动部分,禁止从()的道岔处通过。
- 1
以下关于道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道岔辙岔角越小,辙岔号数越大 B: 道岔辙岔角越小,列车通过速度越高 C: 辙岔号数越大,列车通过速度越高 D: 道岔辙岔角越小,辙岔号数越小
- 2
岔心失去表示即岔心处空状态,状态按钮灰色,道岔处于()状态。 A: 道岔四开 B: 道岔定位 C: 道岔反位 D: 道岔挤岔
- 3
横越道岔时,可以足踏岔尖和道岔转动部分,可以从集中联动的道岔处通过。()
- 4
从岔前向岔后看,侧线向左侧分支的称为右开道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