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问题

    《颜氏家训·勉学》:“其余桎梏尘滓之中,颠仆名利之下者,岂可备言乎!”其中“备言”为“细说”之义。

    《颜氏家训·勉学》:“其余桎梏尘滓之中,颠仆名利之下者,岂可备言乎!”其中“备言”为“细说”之义。

  • 2022-05-28 问题

    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 2022-05-26 问题

    阅读理解。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阅读理解。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 2022-07-27 问题

    苏轼在奏状中曾说:“宿州自唐以来,罗城狭小,居民多在城外。本朝承平百年,人户安堵,不以城小为病。兼诸处似此城小人多,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岂可一一展筑外城!”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苏轼在奏状中曾说:“宿州自唐以来,罗城狭小,居民多在城外。本朝承平百年,人户安堵,不以城小为病。兼诸处似此城小人多,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岂可一一展筑外城!”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022-05-27 问题

    《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 2022-05-30 问题

    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朱熹等人是以《孟子》为宗主,视佛、老为同道,“依于神以夸其表,耀于文以逞其流”,殊不知佛学与中国之学,“皎然殊异,岂可同哉”。其主张是() A: 继承孟子的“仁政”思想 B: 回归儒学本原 C: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D: 宣传“三教合一”

    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朱熹等人是以《孟子》为宗主,视佛、老为同道,“依于神以夸其表,耀于文以逞其流”,殊不知佛学与中国之学,“皎然殊异,岂可同哉”。其主张是() A: 继承孟子的“仁政”思想 B: 回归儒学本原 C: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D: 宣传“三教合一”

  • 2022-06-01 问题

    宋代学者沈括在《______ 》中曰:“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兼不应见其溪谷间事。又如屋舍,亦不应见中庭及巷中事。若人在东立,则山西便合是远境。人在西立,则山东却合是远境。”

    宋代学者沈括在《______ 》中曰:“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兼不应见其溪谷间事。又如屋舍,亦不应见中庭及巷中事。若人在东立,则山西便合是远境。人在西立,则山东却合是远境。”

  • 2022-05-28 问题

    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 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 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 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 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A: 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B: 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C: 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D: 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 2022-06-04 问题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②而羽之,镞③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②而羽之,镞③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