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问题

    宋初设立 ( ) ,专职医药行政, 1082 年改称医官局。

    宋初设立 ( ) ,专职医药行政, 1082 年改称医官局。

  • 2021-04-14 问题

    已知P求值/ananas/latex/p/1610650/ananas/latex/p/1082

    已知P求值/ananas/latex/p/1610650/ananas/latex/p/1082

  • 2021-06-11 问题

    《定风波》作于苏轼谪居黄州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年(1082)。

    《定风波》作于苏轼谪居黄州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年(1082)。

  • 2022-06-07 问题

    《本草纲目》的载药数为( )种。 A: 1815 B: 1892 C: 1746 D: 1082

    《本草纲目》的载药数为( )种。 A: 1815 B: 1892 C: 1746 D: 1082

  • 2021-04-14 问题

    1082、如救生服必须连同救生衣一起穿着救生衣应穿在救生服的_______

    1082、如救生服必须连同救生衣一起穿着救生衣应穿在救生服的_______

  • 2022-06-26 问题

    1082、( )C02气体保护焊的优点主要有生产率高,成本低,焊缝含氢量少,焊缝抗裂性能和力学性能好,焊接变形和应力小等。

    1082、( )C02气体保护焊的优点主要有生产率高,成本低,焊缝含氢量少,焊缝抗裂性能和力学性能好,焊接变形和应力小等。

  • 2022-06-05 问题

    北宋元丰五年(1082),音乐家范镇第一个发现了我国古代的调名存在着“之调”和“为调”两种体系。比如:设黄钟音名为C,则“黄钟之角”,即为C角调式,黄钟为角即为E角调式。()

    北宋元丰五年(1082),音乐家范镇第一个发现了我国古代的调名存在着“之调”和“为调”两种体系。比如:设黄钟音名为C,则“黄钟之角”,即为C角调式,黄钟为角即为E角调式。()

  • 2022-07-22 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1079—1082)之间,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半山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1079—1082)之间,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

  • 2022-10-27 问题

    北宋音乐家范镇于元丰五年(1082),首先发现我国古代律声结构的宫调对同一宫调名称,实际存在两种调名体系的称谓。由律名加声名而形成的,如黄钟商,实际上具有“黄钟之商”和“黄钟为商”两种不同的解释方法,亦即“之调”和“为调”两种不同的调名体系。而唐代直呼“黄钟商”,省略了调名中的“之”或“为”字,从而造成两种调名体系的长期相混和关于隋唐燕乐调问题的未决之谜。范镇的发现,比两位日本学者田边尚雄《音乐的原理》(20世纪初)和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郭沫若1936年译稿)提出同一概念均要早八百多年。()

    北宋音乐家范镇于元丰五年(1082),首先发现我国古代律声结构的宫调对同一宫调名称,实际存在两种调名体系的称谓。由律名加声名而形成的,如黄钟商,实际上具有“黄钟之商”和“黄钟为商”两种不同的解释方法,亦即“之调”和“为调”两种不同的调名体系。而唐代直呼“黄钟商”,省略了调名中的“之”或“为”字,从而造成两种调名体系的长期相混和关于隋唐燕乐调问题的未决之谜。范镇的发现,比两位日本学者田边尚雄《音乐的原理》(20世纪初)和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郭沫若1936年译稿)提出同一概念均要早八百多年。()

  • 2022-05-28 问题

    案例二:<br/>阅读下面的词,写一篇赏析性短文(可作全面赏析,也可有所侧重)。300字左右,题目自拟。<br/><spanstyle="display:block;text-align:center;">定风波<sup>①</sup></span><spanstyle="display:block;text-align:center;">苏轼</span>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br/>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sup>②</sup>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br/>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sup>③</sup>,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br/>【注】①写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贬居黄州期间。词中所记叙的是一次途中遇雨的经历。②芒鞋:草鞋。③萧瑟处:指遇雨之处。萧瑟,形容风雨声。

    案例二:<br/>阅读下面的词,写一篇赏析性短文(可作全面赏析,也可有所侧重)。300字左右,题目自拟。<br/><spanstyle="display:block;text-align:center;">定风波<sup>①</sup></span><spanstyle="display:block;text-align:center;">苏轼</span>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br/>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sup>②</sup>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br/>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sup>③</sup>,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br/>【注】①写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贬居黄州期间。词中所记叙的是一次途中遇雨的经历。②芒鞋:草鞋。③萧瑟处:指遇雨之处。萧瑟,形容风雨声。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