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音乐家范镇于元丰五年(1082),首先发现我国古代律声结构的宫调对同一宫调名称,实际存在两种调名体系的称谓。由律名加声名而形成的,如黄钟商,实际上具有“黄钟之商”和“黄钟为商”两种不同的解释方法,亦即“之调”和“为调”两种不同的调名体系。而唐代直呼“黄钟商”,省略了调名中的“之”或“为”字,从而造成两种调名体系的长期相混和关于隋唐燕乐调问题的未决之谜。范镇的发现,比两位日本学者田边尚雄《音乐的原理》(20世纪初)和林谦三《隋唐燕乐调研究》(郭沫若1936年译稿)提出同一概念均要早八百多年。()
举一反三
- 北宋元丰五年(1082),音乐家范镇第一个发现了我国古代的调名存在着“之调”和“为调”两种体系。比如:设黄钟音名为C,则“黄钟之角”,即为C角调式,黄钟为角即为E角调式。()
- 一个音阶以某律为宫就称为某宫。若以黄钟为宫的音阶就称为“黄钟宫”,以林钟为宫的音阶就称“林钟宫”,等等。这种采用“律名”加“调名”的命名方法,称____命名法。
- 唐宋二十八调的调名有律吕名与俗名(时号)两种称谓方式,宋代词人为宋词旁注宫调普遍习惯采用俗名,如般涉调、仙吕调、正宫等。
- 黄钟调被称为黄钟之宫
- 已知十二律的律高次序为黄、大、太、夹、姑、中、蕤、林、夷、南、无、应。假定夹钟为宫,那么林钟为____,_____为羽。 A: 角、黄钟 B: 商、太簇 C: 角、大吕 D: 商、黄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