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l和图2是中国古代牛耕示意图,从图I到图2反映了()
A: 铁农具的推广
B: 犁耕技术的改进
C: 畜牧业的发展
D: 小农经济的形成
A: 铁农具的推广
B: 犁耕技术的改进
C: 畜牧业的发展
D: 小农经济的形成
B
举一反三
- 图2到图1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 铁犁牛耕的出现 B: 耕犁技术的成熟 C: 精耕细作的开始 D: 单位亩产量提高
-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 A: 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 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 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 D: 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政治上革除旧制,经济上生产力迅速发展,劳动工具也发生了大的改进,其中得到推广和使用的是 A: 铁农具和马耕 B: 青铜农具和牛耕 C: 木农具和牛耕 D: 铁农具和牛耕
- 什么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什么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什么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什么时期牛耕广泛使用?
- 下列等高线示意图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内容
- 0
在图中,图1和图2说明了什么? A: 图1:聚合;图2:复合 B: 图1:属性;图2:聚合 C: 图1:聚合;图2:属性 D: 图1:属性;图2:复合
- 1
关于下列两幅图片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图(1)和图(2)都反映了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 B: 图(1)的核心思想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C: 图(2)的核心思想是发展资本主义 D: 图(1)、图(2)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是相矛盾的
- 2
《雍正像耕织图册》分为( )和( )两部分。 A: 织图、练图 B: 织图、染图 C: 耕图、染图 D: 耕图、织图
- 3
以石质农具进行简单种植的原始农业经历了五六千年后,金属农具的发明,特别是铁质农具和铁犁牛耕的出现,引发了劳动工具、土地加工、水利灌溉、施肥改土、耕作制度等一系列的革命性进展,形成了精耕细作的技术和理论体系,从而开创了中国四千年辉煌的古代农业文明。下列关于铁犁牛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已经普遍采用牛耕技术和铁质工具 B: B铁犁牛耕的采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 C汉代,牛耕逐渐普及中国 D: D曲辕犁是中国犁耕成熟的标志
- 4
在图中,图1和图2说明了什么? [img=330x249]180311434037835.png[/img] A: 图1:聚合;图2:复合 B: 图1:属性;图2:聚合 C: 图1:聚合;图2:属性 D: 图1:属性;图2: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