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30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如何看待学习过程和学习条件的?
  • 答:(1)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作出与之相似的行为。他认为,该过程受到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的影响。    ①注意过程。这是观察学习的首要阶段。如果人们对榜样行为的重要特征不加以注意就无法通过观察进行学习。注意过程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和知觉。影响注意过程的因素有:榜样行为的特性、榜样的特征、观察者的特点。    ②保持过程。这是使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变为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表征。如果人们只注意观察他人的示范行为而不能把这种示范以符号编码的形式保存下来,那么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就不会对他们产生很大影响。示范信息的保持主要依赖于两种符号系统: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在儿童发展早期,视觉表象在观察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在他们的言语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言语编码就成为了主要的信息保存形式。同时,动作的演练也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记忆支柱。    ③动作再现过程。这是是把符号性表征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一个人即使已经充分意识到了榜样行为,并把它经过编码后良好地保持在记忆中,但是如果没有适当的动作能力,个体仍不能再现这种行为。因此,动作再现过程决定那些已经习得的动作转变为行为表现的范围和程度。班杜拉认为,个体对榜样行为的再现过程可以划分成:反应的认知组织,反应的发起和监控,以及在信息反馈基础上的精练。在大多数日常学习中,人们通常是通过榜样作用大致掌握新的行为,然后根据自我矫正的调整,才逐渐熟练掌握这种技能。    ④班杜拉把习得与行为表现相区分,认为行为表现是由动机变量控制的。动机过程包括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班杜拉特别强调替代强化及自我强化的作用,实质是强调学习中的认知性和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2)班杜拉认为,由于大量因素影响观察者学习,因此即使提出最引人注目的榜样,也不会使观察者产生相同的行为。如果要使观察者最终表现出与榜样相匹配的反应,就要反复示范榜样行为,指导他们如何去再现这种行为,并当他们失败时从客观上给予指点,当他们成功时给予奖励。

    内容

    • 0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操作性学习。

    • 1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实质是

    • 2

      早期行为主义学习观主要包括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3

      提倡发现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

    • 4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是( )。 A: 观察学习 B: 强化学习 C: 模仿学习 D: 认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