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嘉庆《两淮盐法志·科举志》记载:明代两淮共取进士137名,其中徽、晋、陕籍106名;共取举人286名,其中徽、陕、晋籍者213名,均占70%以上,盖皆商人子弟。这说明此时期()
A: A部分地区的商人广泛享有科考权
B: B市籍者不得宦的古训彻底被打破
C: C商人参与科考的各项限制被放宽
D: D政府控制商人势力维护专制集权
A: A部分地区的商人广泛享有科考权
B: B市籍者不得宦的古训彻底被打破
C: C商人参与科考的各项限制被放宽
D: D政府控制商人势力维护专制集权
举一反三
- 据嘉庆《两淮盐法志·科举志》记载:明代两淮共取进士137名,其中徽、晋、陕籍106名;共取举人286名,其中徽、陕、晋籍者213名,均占70%以上,盖皆商人子弟。这说明此时期() A: A部分地区的商人广泛享有科考权 B: B市籍者不得宦的古训彻底被打破 C: C商人参与科考的各项限制被放宽 D: D政府控制商人势力维护专制集权
- 据嘉庆《两淮盐法志·科举志》记载:明代两淮共取进士137名,其中徽、晋、陕籍106名;共取举人286名,其中徽、陕、晋籍者213名,均占70%以上,盖皆商人子弟。这说明此时期()
- 徽商是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
- 广东的行商,与()一同,被认为是近代以前中国最富有的商人群体。 A: 晋商 B: 云南烟商 C: 两淮盐商 D: 山陕商人
-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晋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晋绅之家女(婚嫁)唯财是计,不问非类”。这说明() A: 商人地位提高 B: 商人备受歧视 C: 政府歧视商人 D: 商人狼狈为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