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31
    选出和例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项:( )
    例句:我猜他把那封信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A: 一面又很为我的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B: 在有些文章中,万里长城成了攻击秦始皇的炮弹。
    C: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
    D: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
  • C

    内容

    • 0

      划线的词不是量词的一项是( )。 A: 他瞎了双眼。 B: 他看了我一眼。 C: 你去看他一看。 D: 他的书都有一箱子。

    • 1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1.“竹枝似的手指”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他”的手指________的特点,它的本体是________,喻体是________。  2.“我”断定对方“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的依据是( )  

    • 2

      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①现在不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东风压倒西风。②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③我的母亲早已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④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 A: 借喻;对比;拟物;暗喻 B: 借代;对比;拟人;暗喻 C: 借喻;夸张;拟物;明喻 D: 借代;夸张;拟人;明喻

    • 3

      对下列各句依次采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现在不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东风压倒西风。 ②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③我的母亲早已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④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 A: 借喻 对比 拟物 暗喻 B: 借代 对比 拟人 暗喻 C: 借喻 夸张 拟物 明喻 D: 借代 夸张 拟人 明喻

    • 4

      读下面的句子,与例句意思相同的句子是()。我爱我的父亲,居然不知道他对我为什么这么严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