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 语自《孟子·尽心下》,孟子认为美的人必须具有仁义道德的内在品质,并表现充盈于外在形式。
  • 内容

    • 0

      孟子谓:“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这句话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表现为()。 A: 中国古人对物质幸福的不懈追求 B: 中华民族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 C: 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D: 对道德教化的重视

    • 1

      孟子揭示说:“可欲之谓善。”

    • 2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孟子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这些思想反映着对( ) A: 追求美好的物质生活 B: 高尚人生境界的尊崇和追求 C: 向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D: 深厚的家国情怀

    • 3

      【判断题】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这说明,“美”与“大”都含有伦理道德上的要求

    • 4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谓之大,大而化之之谓圣……”是()说的。 A: 老子 B: 孟子 C: 孔子 D: 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