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


  • 直观性原则

    内容

    • 0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这说明了( )的重要性 A: 知识 B: 实践 C: 知行统一 D: 认识

    • 1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体现了道德修养方法是( )。 A: 学思并重 B: 知行统一 C: 慎独自律 D: 积善成德

    • 2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说明( ) A: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B: 只学不用,没有意义 C: 知识在于运用 D: 强调知行统一

    • 3

      《荀子·儒效》中有“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句话的修辞格是顶针 B: 这句话的修辞格层递 C: 这句话的修辞格是拈连 D: 这句话的修辞格是顶针加层递

    • 4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这段话表达了学习过程中阶段与过程的统一,它的提出者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墨子